欢迎进入彭城教育网 徐州校园速递!
您现在的位置是:彭城教育网 > 本地资讯 > 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童年,带领儿童与好书相遇
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童年,带领儿童与好书相遇
信息来自:彭城教育网    发布时间:2021-09-17 11:04:00    阅读量:18151次
[摘要]:彭城教育: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阅读是为了活着。”但阅读对于人的意义,不仅如此。《百科全书》上的定义是这样的:“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阅读是为了活着。”

  但阅读对于人的意义,不仅如此。

  《百科全书》上的定义是这样的:“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要有思维的参与。

  凡尔纳,法国19世纪小说家,未曾真的周游世界,但是他写出了《八十天环游地球》。我们并不认识凡尔纳,但读他的书,足不出户就能体验遥远之地的神奇冒险,这就是人类特有的、专有的文化认识活动。

  以阅读的方式,因为思维的参与,让符号变成了画面,变成了可以亲近和想象的场景,从而获得了情感体验。

  诗人狄金森写道: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即使并不缺乏获得书籍的机会,却并无阅读的习惯或者阅读的能力呢?或许,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童年阅读的缺失。

  童年阅读的力量有多大?

  儿童文学作家彭懿曾经诗意地概括过童年阅读的意义:“因为有了童年阅读,当我们回到童年的时候,在我们朦胧的记忆中,就有一片明明暗暗的萤火虫,闪烁着诱人的光芒。”

  特级教师李怀源相信儿童阅读的力量,在《儿童阅读的力量》这本书中分享了他在多年的儿童教育过程中,对于儿童阅读的理性思考,对于推动儿童阅读的实践策略构建,并基于自己的亲身阅读,从“体验爱的温暖”“品味生命的味道”“黑暗中的一束光”三个方面,分享了值得儿童遇见的49本好书。践行了阅读的意义是在阅读行动中构建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细心、潜心阅读,思考。

  我们在童年所阅读的书籍就如同我们遇到有缘人一样,要知人、知面、知心,在与书这个“有缘人”聊的过程中,有三层境界:一、读懂字面之意。看这本书,要知道字面之意,凭借这些外在表露的非常鲜明的信息来了解这本书在给我们传递什么。二、言外之意。高明的作者往往会把他的一些思想、情感、精神、灵魂层面的东西隐含在文字中,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经常说的言外之意。三、生命之意。生命之意就是对于个人的成长发展的意义。一本书读完了,作为读者,一定要有自己的收获,或者是自己的思考。三位一体,统一起来,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

  拿到一本书,我们平常人都是在读完后,问孩子:“这本书里有谁?他做了什么事?他做得对不对?他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不应该向这样的孩子学习?”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变成了一个不讲道理的家长,一个借着书来给孩子灌输道理的家长。如果一本书不向孩子问出个懂得个什么来,简直就算是白读了。

  从想法上来说,我们很多家长一开始就有很强的目的性,认为读书就是明理,不明理读什么书?从行动上来说,这种功利的想法就更强了,孩子读了那么多的书,就一定会写作?不尽然。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事情,有些家长一拿到孩子的考试卷,头都大了:作文不及格。他们不是静心思考问题出在哪儿,而是把气撒在孩子身上泄愤,对孩子一顿呵斥,万般埋怨:“读了那么多的书,怎么还是不会写作文?书不是白读了吗?读那么多的书有什么用?别读了!”孩子在一旁吓得不敢吭声,委屈得了不得。甚至怀疑人生:我读的书这么多为什么就是作文写不好,作文太难了。读这么多的书也写不好作文,那读书还有什么用?不读了!就这样,孩子读书的积极性在家长的呵斥埋怨中一点点磨灭了,久而久之成了一个恶性循环,阅读就这样淹没在了童年,可悲吧!

  其实,阅读和写作是学习的两种不同的途径,不能画等号。阅读是思考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李怀源教授认为:“阅读和写作,就像我们每天吃饭和做饭一样,只要做好饭我们就可以吃,甚至通过品尝可以分辨到底好不好吃,但是做饭却是需要经过很多训练的。所以不要急功近利地想:孩子阅读了,就应该会写作。”是呀,我们都知道,一口吃不了大胖子, “阅读”到“写作”它不可能画成等号,“阅读是思考的过程,而写作是表达的过程”。我们不是阅读了一部作品后,马上就成为了思想家,就像不是品尝了一道美食,马上就变成了美食家一样,这是不现实的,这是一个更加急功近利的对于阅读的需求。你前面让孩子读书,后面不可能就马上让孩子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何况孩子一生的阅读才刚刚开始,阅读是需要时间洗练的,它是不断重复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

  有了端正的读书观念,家长们就不会再用大人的思维去看待孩子的阅读,作为家长,我们的职责是帮孩子成就孩子的梦想,而不是让孩子承担家长的梦想。经常听到很多家长说自己小时候没有条件,现在有经济实力了,送孩子去学舞蹈,学钢琴,学这个学那个,表面上好像是在培养孩子,实质上是家长把未完成的夙愿强加在了孩子身上,变相的实现自己未能梦想成真的遗憾——“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

  现在孩子的阅读有多少是孩子喜欢读的,大多数是家长认为孩子应该读什么书,如各种各样的名著,纷繁多样的参考书。李怀源教授讲过一个例子:有人说“冰心8岁就会读《红楼梦》。”但我想,她从中读到的肯定不是爱情的,更不是社会的、人性的东西。因为对于一个8岁的孩子而言,即使她再早慧,没有知识的积累,没有人生的体验、社会的经历,是很难理解几十岁的作者所表达的那些人生体验的。所以,家长不必强行把书塞到孩子的手里。

  那问题来了,家长们也会疑惑的,孩子应该读什么书?什么样的书才是孩子能读的“好书”?既然大人不要强塞,那就主动放权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由孩子来确定选择他们认为好书的标准。首先是“我懂”,这里的“我”是儿童,不管他是幼儿园的3岁孩子,还是小学的12岁孩子,他能读懂一本书才会喜欢这本书,孩子喜欢这本书,这本书才是好书。孩子如果不喜欢这本书,那这本书对孩子而言就没有意义。这里的“懂”是指孩子能深刻地了解、清楚地了解,这才是“懂”,不是说看了一遍,明白讲了一件什么故事,就是懂了,而是要知道这本书要传达的深层意义。其次是“懂我”。 一个优秀的作者,一个人生阅历丰富的作者,他一定懂读者。他在写作的过程中,能帮助读者解答生活和生命中的爱与恨、苦与痛这些问题。孩子们为什么对有些书爱不释手?因为他们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难题,通过书中的人物的语言行为获得了启发。第三,对于孩子而言,“不讲道理”的书是好书。除了“不讲道理”,还要能解决问题。读者心中都有万万千千的困惑,通过阅读一本书和作者对话和书中人物对话,可以解决自己的许多问题。

  所以,一本好书的标准一定不是所谓的“名著”。在生活中,我们无法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看漫画,漫画对我们大人来说,简直是幼稚极了。但我们真的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孩子喜欢漫画,是因为孩子懂,漫画作者用漫画的形式,给孩子解开了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一个好的作者,会把书写得通俗易懂,而孩子则能够天然的了解、读懂这本书。

  大人们要做的就是这些,做一个好的伴读者,带领儿童与好书相遇,让儿童遇见好的自己。


扫一扫,分享本页


官方活动

ACTIVITY

更多»

优秀作文

COMPOSITION

更多»

视频中心

VIDEO

更多»
  • 同向共振.赋能成长 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云龙区教师发展中心全体人员工作会议
  • 冲刺百日 中考必胜 中考百日誓师大会——徐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 徐州市暨云龙区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 匠心传承好少年——徐州市第二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
  • 百年名校 携手未来——徐州市青年路小学与穆尔赛德小学缔结友好合作学校活动
  • 劳动教育正当时,实践基地乐趣多——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学劳动教育基地观察体验活动

图书推荐

BOOKS

更多»